为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政策的“民生保障”功能,保障我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待遇,以应救尽救为目标,红谷滩区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多举措优化救助服务工作,筑牢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一、提升救助服务效能,增加群众医保幸福感。一方面,通过基层帮办代办,部门内部流转等机制,同时推行一次告知、一次办好综合服务,大力压缩办理时限,全面提高办事效率。截至7月底,零星救助报销发放金额12.86万元,审批提速服务惠及107人次。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三重待遇“一站式”结算服务,通过与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困难群众被认定身份之日起,即可享受就医机构“一站式”结算的便利,无须再持票跑腿申请救助待遇,减轻就医垫资压力。截至6月底,我区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救助待遇557.0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9965人次。
二、构建主动服务模式,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依托市医保局下发的相关数据,通过多重比对、数据筛选等方式排查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医疗费用,精准锁定未享受医疗救助的困难患者,采取“政策找人、主动服务”模式,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为符合条件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截至7月底,我中心主动服务困难群众82人次,发放救助金额10.54万元。
三、落实倾斜救助待遇,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一方面,全面落实倾斜救助政策,对经过三重待遇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医疗救助对象,及时启动倾斜救助,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功能,有效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截至7月底,已落实倾斜救助15人次,拨付倾斜救助资金9.15万元。另一方面,与乡村振兴、民政等相关部门建立了高效的医疗费用监测机制,每月定期将市医保局下发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支付后个人年度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相关信息,及时推送至乡村振兴、民政等相关部门,有效化解因病致贫风险。截至7月底,共推送2597条人员信息,纳入监测范围人员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