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力统筹疫情防控与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不容乐观。受疫情影响,我区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从当前经济指标表现来看,全区经济总体处于持续复苏的态势,但与其他县区相比,主要经济指标距离目标差距较大,在全市排名落后,全区经济运行整体面临较大压力。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4.19亿元,同比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2677元,同比增长5.83%,全市排名第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988元,同比增长6.3%,全市排名第4。1-10月,500万以上固定投资增速为-2.5%,全市排名第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排名全市第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53亿元,同口径增长1.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7.86亿元,同比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全市排名第11;1-10月外贸出口38.25亿元,完成比98.91%,全市排名第7。
(二)重点项目建设狠抓推进。一是精心做好项目储备。编制《2022年红谷滩区重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数量共186个,总投资1759.5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350.6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468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96.2亿元;列入省大中型项目16个,总投资587.6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26.1亿元;列入市重大
重点项目62个,总投资1190.9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249.5亿元;列入市重点推进项目9个,总投资582.3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16.9亿元。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月报送省市区重大重点项目报表,落实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综合分析与研究,形成《红谷滩区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通报》并在全区重大重点项目调度会上汇报。据统计,1-11月份,我区16个省大中型项目投资完成率为170.4%,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为170%,62个市重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为122%,9个市重点推进项目投资完成率为170%。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1-10月500万以上固定投资上报数为586.7亿元,增速为-2.4%(全市增速3.5%,全市排名第8),其中投资项目上报374.72亿元,房地产投资上报数为207.66亿元。四是组织项目单位积极申报中央、省、市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等争资工作。我区已申请专项债券项目4个,发行金额9.23亿元,其中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项目金额8亿元、红谷滩区综合康养中心项目金额1亿元,九龙湖片区起步区生米镇朱岗村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项目金额0.15亿元、红谷滩生米镇南路村拆迁安置小区建设项目金额0.08亿元。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为16个,计划贷款总金额11.18亿元。第四批中长期贷款红谷滩区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贷款需求1亿元,期限10年。五是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022年我区共三批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27.66 亿元。六是区域评估的编制工作。我区区域性评估评价工作试点范围为VR科创城部分地块,面积约9.14平方公里。根据2021年第10次南昌市政务要闻官网下载常务会议纪要的精神,确定需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为环境影响区域性评价、文物调查勘探和文物影响区域性评估、区域性交通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区域性评价。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除文物调查勘探和文物影响区域性评估因两次流标尚未确定编制单位外,其他三个评估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区域性交通影响评价已经入编制后的批复阶段,预计完成时间为2022年12月底。
(三)产业培育工作成效渐显。一是纾困解难,帮助企业走出疫情困境。因疫情原因,对红谷滩区很多企业,特别是旅游娱乐等相关生活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影响,现根据《南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南昌市关于应对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经我委审核,南昌厚新港务有限公司、南昌西站置业有限公司、江西蜂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总计118家企业一次性兑现疫情纾困解难资金105万元。二是培育增量,指导企业升规入统。大力发展数字产业、VR产业等,加大新兴产业的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库、企业培育库、企业基础库,对在库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指导企业按时入统入库,2022年,全区规上服务业已新增14家企业,已申报第一批年度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6家。2022年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35.35亿元,同比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0%;2022年1-9月,全区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上报数为158.86亿元,全市排名第三,同比增速为8.2%,全市排名第六。截至当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63户,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集聚区7个,市级集聚区8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
(四)营商生态环境双优提质。一是根据市场需要,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反馈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做到有文件可依,我委今年印发了《红谷滩区关于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区域性标杆城市行动方案》《2022年红谷滩区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2022年红谷滩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五个专项行动组任务清单》《2022年红谷滩区“暖心护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推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进位靠前;二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发改委工作要求,做好我区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及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成立了红谷滩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红谷滩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做好节能审查工作。
(五)各项发改事业有序推进。一是牵头各相关部门,拟定我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各项工作计划。加强区域合作,与丰城市开展战略合作,两地签署“1+7”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1—11月价格认证中心共办理涉案物品价格认定113起,认证金额共计81.2万元,为公安机关准确有效地打击犯罪,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着力强化经济预警协调。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编制好《红谷滩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做好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发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定期召开全区经济运行分析会,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巩固拓展“稳”的局面,奋力保持“进”的态势,强化形势研判和运行调度,全力做好拓展存量和创造增量,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期间。
(二)着力强化项目管理工作。一是紧盯项目谋划。立足实际,做细做实今年第四季度、明年一季度开工项目的准备工作。同时,提前做好2023年区重大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业和民生实事等方向,加快编制出台《2023年红谷滩区重大重点项目库》,通过前期项目摸排,目前已初步收集到316个项目,总投资232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7亿元。有序谋划推进未来科学城、西部组团、九龙大道周边、VR科创城二期、生米南片区等整体开发建设。二是紧盯优化服务。做好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督、全周期提升服务,强化资金、土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能够早审批、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发挥各级重大项目调度机制作用,建强用好谋项目、抓项目、对接项目的专业化队伍,及时掌握阻碍项目推进的问题困难,千方百计、尽心尽力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使项目迅速地动起来、顺利地干下去。三是紧盯争资争项。全力以赴抓好争资争项,加强项目申报和实施统筹,分析研究各类争资政策,围绕2023年的专项债项目、省级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提升项目前期资料编制质量,提高审批通过率,努力做到谋划一批、推进一批、争取一批。四是紧盯招商引资。聚焦“数字经济、元宇宙、现代金融、商贸文旅、总部经济、智能制造”等主攻方向,克服疫情影响,加大“走出去”招商频次,“见缝插针”看项目、跑项目,重点引进一批“152”项目,加快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围绕规上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加快推进莆田总部、华宏高端汽车商业综合体、云上产业园、中方总部等项目,加快推进拟摘地项目的出让及摘牌,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用好楼宇载体,重点包装出版中心、星河汇、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楼宇,打造示范性特色楼宇。积极筹备“九龙湖新城数字经济·元宇宙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签约大会”,以及“2022世界VR大会”期间的会议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对接,努力促成一批项目签约。五是紧盯项目入统。全力做好投资项目入库入统工作,重点抓好项目入统、在库项目申报、省市项目摸排等工作。密切项目联络,精细完善资料,确保辖区内符合统计制度要求的所有投资项目不漏不缺、应统尽统,全面准确客观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
(三)着力加强壮大企业。一是继续强化日常性工作。及时掌握了解经济运行态势,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分析,认真协调解决,全方位支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强规上服务业企业升规入统培育工作。不断优化我区服务业企业结构,力争我区规上服务业营收等重要指标进位赶超。全面组织发动各行业、各属地力量,结合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开展企业摸排行动,同时,根据现已印发《南昌市政务要闻官网下载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五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入库工作的通知》,为我区新增“五上”企业进行扶持奖励,助力全区“五上”企业培育发展。三是加大对辖区内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加快重点集聚区打造,促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做好企业兑现奖励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辖区内企业进行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发展项目及双创示范项目等申报。
(四)着力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实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加快区域协同步伐,持续深化与丰城市交流合作,推动开展飞地总部、商贸会展、校地合作、人才交流等落地落实。2023年,根据省市工作安排,启动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